当前,在中国共产党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路上,出现了两大新的难题,等待中国共产党人交出答卷。俄乌冲突使得世界百年未遇的大变局更加动荡复杂;新冠病毒顽劣的挑战使得经济发展和社会机制的运行增加了许多变数。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揪心;党心、民心、咱的心,心心相印”。十几年前,我用这个对联表白了自己的心情。这两个月,同许多朋友一样,心几乎每时每日都被这两大“恶魔”(战争和新冠)的阴影笼罩着。“世界末日”之说我们当然不信;核战争是否能避免,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人类文明成果是否会毁于一旦,并不是杞人忧天的问题。特别是如何避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进程被打断、打乱,这个关乎党和国家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前途的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深入思考。作为一个严肃的理论工作者,在这紧要的历史发展关头,摆在第一位的是增强对党的理论、理想、文化,对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的自信。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宝库极其丰富。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讲话,是中共百年辉煌历史上一份极其重要的历史性、纲领性文献。因为讲话精辟地总结了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是以极大的代价换来的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开辟未来、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行动指南。增强四个自信,应该把学好“七一”讲话放在突出的位置。
01中共百年奋斗的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今天仍是我们奋力前行的目标
“七一”讲话一个最耀眼的亮点:中共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斗争、创造,“归纳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点明这个主题,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这是讲话的点睛之笔,使人耳目一新。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辉煌篇章正是围绕着这一主题展开的。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重要的体现。
长期以来,人们对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认识不甚一致,即使在相关理论界也存在这种情况。在20世纪60-70年代,宣传舆论阵地基调都是讲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就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其实,从更高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应该说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共产党宣言》中,主要阐述的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但马恩的视野比这种斗争要广阔得多。《宣言》明确指出共产党人支持反对现存制度的革命运动;共产党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马恩还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处在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夜的德国。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忠诚继承人——列宁,处在世界已被划分为被压迫民族和压迫民族两大阵营的帝国主义时代,则把东方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作为其“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社会主义最终胜利的希望寄托在俄、印、中等国人民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上,并支持用“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的口号代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
当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候,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曾创造了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遭受前所未有的苦难。中国连关税自主权都丧失了。西方列强以其文明标准,视中国为“不文明国家”。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没有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就根本谈不上人民大众的民主权利,连生存权利都谈不上。一言以蔽之,没有“国权”,就谈不上“民权”。这样,救亡图存、救国图强,实现民族复兴便成了中国近代仁人志士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
中国共产党作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革命政党,作为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集合体,一诞生不久,便亮出民主革命纲领。这是一面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奋斗目标的鲜红旗帜。
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提出了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一致性的原理。中共据此制定了领导抗日战争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政策。正是由于中共把中华民族复兴的任务同人民大众解放结合起来,正确处理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关系,实行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在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同时,党和党领导的军队神速地发展壮大起来,并为最终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一个里程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第二个里程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它永远结束了旧中国四分五裂、一盘散沙、外国侵略者可以在中国胡作非为、享受种种特权的时代。我们这些过来人深深感受到,有了国家的真正独立和主权,广大民众才能扬眉吐气,真正当了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改革开放前的近30年,尽管我们经受了不少挫折,经济建设也不尽如人意,但是这个时期为实现民族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这具有决定性意义。“政治前提”就是社会主义政权,制度——政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改革开放前后是一致的。没有这个前提和制度基础,一切无从谈起。我们此后取得的改革开放历史性成就也是难以想像的。
1982年英国首相到北京同邓小平谈香港问题,邓小平以强硬的口气对她说,领土问题不能谈判,涉及主权问题免谈!让中国人听得荡气回肠,让这位踌躇满志的来者不知所措。我常想,此时中国才刚改革开放,国力不像现在,邓小平的底气从何而来?其实就是来自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共产党人创立起来的这个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这个历史说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高举民族复兴的旗帜。
1984年12月:邓小平同前来出席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签字仪式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会谈
当然,我们的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必须是理性的。如果国强就霸,就早晚有一天要碰得头破血流,这是世界大国崛起的历史提供的教训。从毛泽东开始,党的历任领导一直向世界承诺,即使中国强起来,也不当超级大国,不搞霸权主义,这是我们要永远牢记的“初心”。
02“人民中心论”是中共取得百年辉煌的根本原因,是最基本的执政理念
既然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共领导的事业的主题,那么它所依靠的“动力”就比资本主义的西方无产阶级革命要广泛得多,与革命前属于“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俄国也略有不同。人民中心论,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列主义的创造性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点,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根本原因。
中国共产党不仅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辞典里,也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术语中,赋予“人民”以全新的意义。在中国古代,“人”与“民”属于不同的阶层和群体,后者被视为“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昧无知者。到了现代,康有为、梁启超较早地使用“人民”这个概念,孙中山先生进一步提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自然确认“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但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学说,首先解剖和分析的是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因此相对而言,其著作更多用的是“阶级”概念。在《共产党宣言》中,“人民”就很少出现。列宁面临的是一个农民占大多数的国家,但很长时间里,往往一谈到小生产者、小资产阶级,总是同“自发资本主义势力”联系起来,把解决农民问题看成是工人阶级搞社会主义的“最后斗争”。当把如何在一个小农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迫切地提上日程时,他的看法便发生了从强调“阶级论”向突出“人民中心论”的转变。列宁在其晚年的名篇《论合作社》中说,“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根本”改变在哪里,就在于如何对待执政党同农民的关系,就在于应该把私人利益同国家共同的利益结合起来。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理成章地进一步发展列宁的上述理论观点。人民主体论,人民中心论应运而生。而比较系统地和全面地阐述人民主体观是在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抗日战争时期。“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和最广大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就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最显著标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行必须合乎最广大民众的最大利益,以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这些精辟的论述和宣示,正是中国共产党成熟和先进性的重要标志。我们至今听起来都那么熟悉,正证明这是一贯坚持的根本宗旨和行为准则。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战争为何取得胜利?毛泽东有一句名言:“兵民是胜利之本”,在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为何能打败数百万武器比自己精良的国民党军队?国共两党两军的斗争,说到底是两种根本不同的党群关系、军民关系的较量:一边是鱼水关系,一边是水火关系。毛泽东在总结中国革命胜利时,就直截了当地指出:“这是人民的胜利。”
我们的新中国,从国家名称、国体、权力机关、政府、军队、公检法、党刊、最大出版社、最重要金融机构等等,无不以“人民”标示。这不是空头政治口号,仔细掂量掂量,这是史无前例地向世界宣告:这里是真正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和社会。
我们当然不必要也不能回避的是,党领导的人民当家作主的道路也是曲折坎坷的。这里讲的是从1957-1976年的20年里,“以阶级斗争为纲”所造成的重大失误。邓小平坦承“这20年生产力没有多大发展”。他痛心地说,“我们对不起老百姓”,从根本上说,失误的原因在于违背了毛泽东曾经倡导的群众路线和人民主体观。这段历史告诉我们,离开了“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这个根本宗旨和党的根本路线,就一定要犯错误。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敢于自我革命,勇于正视错误的伟大政党。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惊天动地的世人公认的伟大成就,根本原因也在于从邓小平到习近平一脉相承地坚持和发展了“人民中心”论。邓小平总是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评价党的工作的基本尺度,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强调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发出绝不允许形成既得利益集团的警告。胡锦涛明确提出人民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体,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并鲜明提出党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习近平承前启后,把“人民中心”论发展到新的高度。他担任总书记之后,立即向世人公开宣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把党性和人民性高度统一起来。他一直强调“人民至上”。在“七一”讲话中,他又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我们党的领导人反复地宣称的“人民至上”这一执政理念,也是世界共产党人一个多世纪最根本的经验教训。俄联邦共产党领导人久加诺夫,把苏共丧权的原因归纳为“三个垄断”,即政治垄断、经济垄断和思想垄断。这是中肯的。苏共在干部问题上实行广泛的任命制,使民主选举流于形式,仅这一条,便砍断了执政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权力失去监督,官僚特权阶层形成了。而正是这个阶层把苏共送上不归路。在苏东剧变的狂潮中,中共中央召开全会,做了关于加强党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重要决定,这个历史细节,耐人永远深思。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会在北京举行 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03主心骨: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关键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这可以说是全党全民的政治共识。
坚持党的领导的绝对必要性在于:中国今天多成分的经济结构、多层次的社会结构、多样性的社会思潮,整合各种利益要求“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极需一个有正确的世界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集团来领导、来执政,否则就会出现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局面。这并非危言耸听!居安思危,我们要非常警惕的“危”,首先就是这个!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经过百年奋斗、百年锤炼出来的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她以其领导全国人民取得百年辉煌的成就而深得民心。正如“七一”讲话指出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中国共产党历来不是一个躺在历史功劳簿上自我陶醉的党,而是一个不断给自己提出新的奋斗目标、永不停步的政治领导集团,一个勇于自我革命的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打铁必须自身硬”。中国共产党能不能长期执政,关键在于能否把党建设好。
毛乌素沙漠,这片存在了千年、曾经相当于丹麦国土面积的大沙漠,即将变为绿洲,这是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得来的硕果。绿装(国画) 牛克诚 李月林 李乐然 作
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党群关系怎样是最重大的政治。人民是“中心”,党是领导核心;党心民心如何真正同心?问题在于党不应该有“私心”,即党——如同“七一”讲话强调的——“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七一”讲话使我倍感兴奋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强调,中国共产党“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
从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到习近平在这里强调的“三个不代表”,反映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坚定决心。
既得利益集团、官僚特权阶层问题是百年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反复被提出的问题,把这个问题作为党和国家政权性质提出来的,有主政者,也有被视为党内反对派的人,提出和实行的解决途径也各有不同。可见,这是一个涉及社会主义命运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敢于再次提出不代表利益集团、特权阶层,在实践中又坚持反腐永远在路上,大大地增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又一次重申一个重要判断:“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更加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我以为,最为“艰巨”“艰苦”的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一个熠熠生辉的对子:有容乃大,无欲则刚。作为领导核心就要有海纳百川的恢宏气概,做到“三个代表”;又要有壮士断臂的大无畏精神,反腐永远在路上,做到“三个不代表”。这将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文明的划时代的伟大贡献!我们任重道远!
(作者介绍:黄宗良,《国家现代化建设研究》编辑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原文链接:主题、主义、主心骨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