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现代化建设研究

罗方述 || 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是全新人类文明形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研讨”之四)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一系列重要讲话中,系统深刻地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了以多学科学术研究服务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事业,2023年5月,本刊参与主办了北京大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多方面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本刊本期先行刊发徐显明、钱乘旦、陈学明、罗方述、桑玉成、孙蚌珠、冯仕政7位与会学者的学术见解,以飨读者。

1.jpg

作  者:罗方述,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主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这一重大论断,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成为全新人类文明形态的重要缘由,展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人类文明观,是现代化理论的重大创新。

一、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蕴含着人类文明所需的许多宝贵财富,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的、整体的现代化,包含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不管哪个方面的发展,都需要精神文化力量。“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延续至今、从未中断的文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这四个地区是人类文明最早诞生的地区,都发展出独特的文化。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恒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都因战争、自然环境的变化而中断。中华文明虽然也经历过多次重大危机,但始终没有中断。中国共产党人秉持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始终重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始终注重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使中国式现代化有了文化沃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内容。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要物质富足,也要精神富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式现代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不是简单搬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发挥作用,必须使它的精髓能够延续到当代,在现实中起作用。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古为今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二、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党的领导直接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和最终成败。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明确指出,“现在我们搞四个现代化,是搞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不是搞别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充分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

中国式现代化坚守人民至上的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我们党在探索和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始终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要“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进一步就现代化之问中与人民密切相关的部分,郑重给出了中国共产党的答案。他表示:“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现代化道路最终能否走得通、行得稳,关键要看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现代化不仅要看纸面上的指标数据,更要看人民的幸福安康。”

中国式现代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具有资本主义文明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资本主义文明形态是高于传统文明形态的现代文明。它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即物质文明;它打破了各国之间的封闭状态,创造了世界历史。但资本主义文明又是充满着“活生生的矛盾”的文明,是“只能造成灾难”的文明。它导致了人的异化;它创造的全球化受到资本的支配,造成了世界冲突以及文明、文化的趋同化,破坏了文明的多样性。正因如此,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文明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未来社会文明形态的设想。未来社会文明形态将是对资本主义文明的扬弃。扬弃资本主义文明悖论的过程,就是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的过程。中国式现代化对资本主义文明自身无法打破的限度实现了根本性超越。中国共产党在引领和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既充分肯定资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积极作用,又强调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为资本设置好“红绿灯”。

三、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丰厚滋养

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孤芳自赏的现代化,也不是封闭僵化的现代化。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胸怀天下的情怀。中国式现代化吸收借鉴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以宽广的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这当然也包括正确认识和处理同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关系。1956年,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文献——《论十大关系》中曾经指出:“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更加注重学习借鉴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郑重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并强调指出:“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探索和推进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始终以开放的态度借鉴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当中国人迈开走向现代化的步伐时,整个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化虽然不等于西方化,但西方国家最早进入现代化国家行列,世界上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也大都是西方国家。因此,我们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向西方国家学习。向西方学习不等于照搬照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始终没有放弃以“文化殖民”和“文化霸权”延续帝国主义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全球统治。面对“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的沉渣泛起,我们党始终坚持自信自立,始终认为“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都闪烁着璀璨的光芒,为各国现代化积蓄了厚重底蕴、赋予了鲜明特质,并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共同为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作出重要贡献。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与世界其他文明相互借鉴,必将极大丰富世界文明的百花园。

原文链接:罗方述 || 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是全新人类文明形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研讨”之四)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