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指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什么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体”?什么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用”?“体”和“用”在习近平文化思想中是如何贯通的?这是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必须要搞清楚的问题。
习近平文化思想如何“明体”
我们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体”概括为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的魂脉;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三是基于魂脉和根脉形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文化思想如何“明体”?
第一,习近平总书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看家本领,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习近平总书记的“看家本领说”对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主要体现在这一理论真正实现了“化原理为德性”“化原理为智慧”“化原理为能力”。
第二,习近平总书记从无产阶级政党的初心使命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理解为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一门科学,理解为“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理解为“为人类求解放”的一门科学。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概括是对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所说的“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第三,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实现人民群众的自由发展和解放,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概括为三个方面: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把握了自然界的规律,就可以从自然中获取人类所需要的生活资料,摆脱自然的压迫,实现经济解放,做自然的主人;把握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就可以摆脱社会对人的奴役和压迫,实现真正的政治解放,做社会的主人;把握了人类自身及其思维的规律,就可以摆脱人自身对自己的奴役和压迫,实现思想解放,做人自身的主人。贯穿其中的主线就是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四,习近平总书记把魂脉和根脉紧紧联系在一起,强调“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理论创新也是为了更好坚守这个魂和根”。
第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就是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胸怀天下。
以上五个方面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如何“明体”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文化思想如何“达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考和研究中国实践和中国问题的学问和学科,也是一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考和研究世界实践和世界问题的学问和学科。这是我们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科性质的基本认识,遵循这一认识我们来看一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如何“达用”的。
所谓“达用”,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考和研究中国问题和中国实践,形成了认识中国实践、解决中国问题的科学解答,这主要体现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考世界问题和世界实践,形成了认识世界实践、解决世界问题的科学解答,这主要体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达用”,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体、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了新时代走什么样的文化发展道路、建设什么样的文化强国、如何建设文化强国的问题,解决了如何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如何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如何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如何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如何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等问题。
总之,习近平文化思想从坚守马克思主义魂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出发,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绘制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也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明体达用”。
习近平文化思想如何实现“体”与“用”的贯通
习近平文化思想既坚守了马克思主义的魂脉,又坚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又是当代中国的、二十一世纪世界的,因而实现了“体”与“用”的贯通。这一贯通是通过“守正创新”来实现和完成的。
如何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这是自五四运动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困惑当代学人的世纪难题。毛泽东同志的批判继承法,为我们指明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向。冯友兰先生的抽象继承法、张岱年先生的综合创新理论、方克立先生的“马魂、中体、西用”论都力图在批判继承法的基础上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路径,实现对这一问题的真正解决。然而,无论是冯友兰先生的抽象继承法,还是张岱年先生和方克立先生对综合创新的论述和阐释,都还停留在理论探讨和阐释的层面,没有深入到社会生活和实践的层面,没有推进到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的层面。因此,如何进行综合创新这一世纪之问,在学术界实际上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
习近平文化思想中“体”和“用”的贯通就是通过“守正创新”“及时科学解答时代新课题”来实现和完成的。守正创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创新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开放性和发展性理论品格的思想提升。坚持守正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一百多年来推动实践发展和文化创新的经验总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品格。守正就是守马克思主义的正,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正,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正。创新就是在守正的基础上,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运用马中西三种资源所提供的科学原理和思想方法,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认识。
文化能否实现创新的根本和关键就在于它是否提供了解决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的方案,就在于它是否从事中见理,器中见道,从特殊中发现普遍,从个别中提炼一般,从中国问题和中国实践中概括出中国理论,再用中国理论指导中国实践。
守正创新,必须立足自己的实际,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提出解决时代问题的因应之道。当代中国的文化创新与发展,必须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聆听时代声音,回应时代呼唤,认真研究解决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问题,认真研究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努力揭示我国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只有如此,才能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总之,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为当代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为当代中国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可操作的路径和方法,解决了文化传承发展的世纪难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作者为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原文链接: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体”和“用”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