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科研动态

科研动态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专项项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国际传播媒介、路径、机制及其经验研究”开题研讨会举行

2022年9月30日,由北京大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研究》编辑部共同主办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专项项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国际传播媒介、路径、机制及其经验研究’开题研讨会”在北京大学陈守仁国际研究中心举行。

01.jpg

会议现场

开幕式由北京大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郇庆治教授主持,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王浦劬教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军教授和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林震教授分别致辞,向课题成功立项表示祝贺,并对项目预期成果提出期望要求。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外交学院、北京林业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东华理工大学、桂林理工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近90位师生代表参加了研讨会。

研讨会包括项目总负责人汇报、子课题代表汇报、专家评议与项目组成员回应等四个主要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张云飞教授主持。在项目总负责人汇报环节,郇庆治教授从研究选题、核心问题、主要内容、研究方法、重点难点、子课题设计、总体目标、成果构想等八个方面对项目规划做了总体介绍,并从宏观维度阐述了项目研究的重大意义、问题意识与推进方向。

在子课题代表汇报环节,外交学院董亮博士代表子课题一“国际主流媒体关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报道评述研究”,从研究总体理论框架建构、媒体信息整理搜集与大数据化、评析标准建立与资政报告撰写等四方面对子课题的重点工作方向进行了集中阐述。山东大学李昕蕾教授代表子课题三“国际机构关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回应资鉴研究”,立足于研究的理论背景、问题导向、思路构想、方法设计、内容概要与进度安排等六个方面,为子课题基本工作目标的实现提出了初步计划。东华理工大学华启和教授代表子课题四“国内传媒机构关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对外传播研究”,围绕研究的核心问题、基本思路、重点内容与预期目标等四个方面,对课题组下一阶段的工作做了总体构想。

各子课题代表汇报结束后,与会专家进行了评议。复旦大学陈学明教授指出,本项目具有前沿性强、创新空间大的显著特点,项目组在具体工作中要把握好描述性研究与评析性研究的内在平衡,真切、全面地反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国际传播实况,形成更具主体性与科学性的项目成果。林震教授指出,应当尝试建立系统的统计数据库以强化子课题研究的准确性,同时关注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国家、不同性质组织、不同社群之间传播效果的差异,进而考虑组织国际性学术论坛等活动以丰富研究的推进形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黄娟教授指出,项目要着力于处理好研究内容与不同子课题间的理论衔接问题,以环境文化外交的视角正确评估国际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传播内容作国内与国际两个维度的对比性研究。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主任胡勘平指出,生态文明的内涵界定仍是当下值得关注的理论问题,由于认知与话语的差异,在分析国际传播的具体效果时要尽可能厘清阻碍因素的作用机制,并将研究成果转化到具体的资政报告中去。张云飞教授指出,项目框架的建构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等理论话语相结合,应围绕国际环境保护的共识性会议这条重要线索,展开对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及其理论传播能效的理论考察。

专家评议环节后,项目组成员对专家们的意见与建议表示诚挚感谢并予以回应。郇庆治教授指出,在项目推进的具体实践中,一方面要强化高校学术研究的专业性,另一方面还要推动研究人才队伍的进一步建设,为未来的学术研究与项目工作创造更具活力的知识环境。北京大学王聪聪副教授表示,将依照项目宏观架构,强化项目组成员权责意识,切实推进子课题研究向总体目标发展。董亮博士提出,具体研究需更多考虑同一话语的差异化使用,以此更为积极地应对思维差异、提高研究准确性与科学性。

原文链接: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专项项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国际传播媒介、路径、机制及其经验研究”开题研讨会举行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