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科研动态

科研动态

“学科质量年”助力北大思想政治工作

2018 年 5 月 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大学时提出,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抓好三项基础性工作: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其中,“人才培养体系涉及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而贯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在今年学校的寒假战略研讨会上,学校决定将2024年确定为“学科质量年”,旨在凝聚全校力量,加快推进顶尖学科建设,实现学科实力的整体提升。我们相信,“学科质量年”的战略举措,为北京大学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契机,完全能够助力思想政治工作的体系化研究、学理化阐释和学术化表达。

思政课能够在党走过的风云激荡的历史中获得用之不竭的教育素材。图为北大学子在红色教育基地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参观学习

首先,“学科质量年”能够为北京大学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更为扎实的学科支撑。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在于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认识,教育年轻一代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真正搞懂面临的时代课题,深刻把握世界发展走向,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北京大学是中国最早传播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发源地,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全国第一家马克思主义学院、全国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 年 3 月启动的《马藏》工程是由北京大学牵头,协同全国各单位共同打造的一项基础性文化工程,不仅具有历史意义、思想意义,也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在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马藏》编纂吸收了历史学、哲学史、文学史、政治学史和社会学史等学科的方法,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文本研究和思想阐释新的学术范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深化理论研究阐释,重点研究阐释我们党提出的新理念新论断中原理性理论成果,把握相互的内在联系,教育引导全党全国更好学习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整合北京大学各院系学科资源、汇集海内外“学科质量年”助力北大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力量,突出跨学科、交叉学科的性质,聚焦当代中国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高起点、多学科、多角度研究和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与科学体系。习研院不断深化对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系统研究,积极组织推进多卷本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库》《学习丛书》《中国式现代化丛书》等一批标志性成果。

在《北京大学“十四五”改革和发展规划》中,学校高度重视健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具体举措,明确提出加强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八个相统一”的方法论,坚持“用学术讲政治”,整合学科优势,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有这样雄厚的学科基础做支撑,北京大学的思政课程群建设潮平岸阔,风正扬帆。

其次,“学科质量年”能够为北京大学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在“学科质量年”中,北大人文学科的重要计划之一,就是推动中华文明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这其中包括继续推动《儒藏》的编纂与研究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中华文明国家文物基因库、人文学科文库(中华文明部分)、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工程、中华文明传播史、北大中国史、现代中国人文史、中国哲学新学案、古籍整理研究与保护等重大项目,支持用数字智能技术和传播手段挖掘与展现中华文明,推出一批反映中国特色的主体性、原创性、标志性学术成果。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为党的中心任务。北大文科相关院系,将紧密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突出问题导向,开展跨学科联合研究。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核心特征、历史演进和时代意义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在经济、政治、社会、法律、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的历史经验和现实问题,与世界各国现代化历程开展比较研究,推动基础理论创新。加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学术话语和传播话语建构,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话语权和议程设置权。加快推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现代经济学方法总结中国经验的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依托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等平台,探索将中国式现代化经验推广至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路径,助力南南合作与全球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族问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北大将充分发挥北京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的公共平台作用,凝聚社会学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学系、考古文博学院等院系研究力量,把握国际体系动荡变革期的基本特征,围绕民族理论、制度和政策的中外对比研究、中国各区域民族关系比较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关系等主要研究方向,聚焦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推动各民族共同富裕等重大现实问题,为构建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贡献力量。

北大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培育出有全球视野、中国情怀的一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秉持开放包容,就是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北大文科将持续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与互鉴研究计划”,开展世界文明交流与互鉴的基础性和前瞻性研究,探索多文明共存共荣的愿景与实现路径。推动世界文明发展史与亚洲区域文明史研究,强化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传统优势研究领域,拓展环印度洋文化交流、环太平洋文化交流、环大西洋文化交流等新兴研究领域。持续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文明经典研究、艺术互鉴研究,推动人文交流与合作研究生项目建设。加强国际中文教育,分享中国教育发展经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第三,“学科质量年”能够为北京大学的思想政治工作寻找新的路径和平台。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提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发展,科学研究范式发生深刻变革,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在这样的背景下,北大文科积极因应科学技术的现实挑战,实施“数智化+文科”研究计划,以新素材、新议题、新方法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产生新范式和新思想,构建创新、展示和转化平台,引领“新文科”建设。北大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凭借着技术进步的东风,获得了诸多令人振奋的研究利器。

由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提供学术支持,北京大学王选计算机研究所和新华社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研发的“‘问道’学习知识云思政大模型项目”,荣获 2023 全国报业技术赋能媒体融合十佳案例。该项目的主要成果是一个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技术驱动的思想理论学习平台。它依托新华社权威丰富的新闻数据和智库研究专业经验,并在北大的学术支持下,与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成果相结合,具有内容权威、算法精准、知识系统等特点。

该平台支持用户进行概念型、事件型、盘点型、关联型等类型提问,并根据知识体系脉络关系,融汇党的创新理论及相关讲话原文段落进行解答;聚合理论解读、实践述评等内容资源,可以帮助用户解决在学习、理解、领会党的创新思想理论过程中面临的联系实际理解难、解决问题活用难、权威来源求证难等痛点。除此之外,该平台还具备党建活动管理定制服务,为用户提供组织管理、公告发布、学习空间、主题互动、数据统计等多种实用功能,可以作为党支部学习活动的智慧助手。现在,“问道”知识云平台已成为教育部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配套工具,并向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机构开放试用通道。

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清华大学时,提出了中国高等教育面向未来的根本遵循,“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把学科建设作为发展根基,把深化改革作为强大动力,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坚强保证”。北京大学通过“学科质量年”,优化学科布局,完善学科体系,是全面落党中央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战略部署的扎实举措,能够为北京大学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重要契机,为我国在2035建成教育强国、助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宏伟蓝图,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者为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部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原文链接:“学科质量年”助力北大思想政治工作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