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科研动态

科研动态

吴文:守牢中国金融安全疆域——读《国家金融安全:风险预警与边界构建》

2017 年 4 月 25 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守牢中国的金融安全疆域对于在实践中发展 21 世纪马克思主义、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的稳步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关键意义。“国家金融安全”及其边界确定则成为理论与实践中亟待研究的核心问题。王洪章教授主编的《国家金融安全:风险预警与边界构建》一书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且全面的探究,该书兼具深厚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指导价值。

目前,关于“国家金融安全”的概念,政府、学界和业界都尚未达成统一认识。作者在《国家金融安全》一书中首先依据国际政治关系学者阿诺德·沃尔弗斯关于国家安全的定义,提炼出“国家安全”的关键要义,即“一个国家所拥有的价值不受威胁且这个国家不会感觉到价值受到攻击的恐惧感”。继而,参照此关键要义,作者给出了“国家金融安全”的定义,即“一个国家所拥有的金融价值(金融体系、体制机制、金融机构等)及其金融价值基础(粮食、能源、实体、企业等)不被威胁和不受威胁的一种状态”。

王洪章教授在该书中给出的关于“国家金融安全”的定义具有科学洞见,准确把握了金融的时代特性。金融在现代经济中核心作用的可持续发挥,不应表现为金融系统在经济系统之外的自我循环的主体性,而应坚守金融的中介性,“服务实体经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要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发展的根本遵循。因此,在王洪章教授给出的定义中,国家金融安全本身就内涵了经济安全,将产业经济价值作为金融价值的基础,体现了金融和经济的交融。正如新时代的国家安全观是一种大安全观一样,国家金融安全也应是广义的,对于国家金融安全的研究不能就金融论金融。该书认为,除了服务实体经济,金融本身也是经济的价值体现,由于金融和经济发展存在相互依存关系,当金融价值及其经济基础被风险所威胁时,国家金融安全问题便产生了。正所谓“经济兴,则金融兴;经济强,则金融强;经济安全,则金融安全”。

“边界意识”是该书进行国家金融安全理论研究的特色,该书使用“金融安全边界”概念是具有原创性的。作者对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诠释和宽泛的解读,旨在向读者传达“国家金融安全应有边界维护,而且边界可以是多层次、多维度的”理念。国家金融安全边界具有天然的抽象性,从而更加难以捉摸。该书也指出我国的金融安全边界处于模糊化状态,其原因既有金融混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制度性因素,也有金融科技发展的生产力因素,还有国家金融安全自身的动态性等。因此,国家金融安全边界不仅是多维的,而且是高维的。

此外,底线也不能代替边界。守住不爆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并不意味着一国金融系统确定性地处在安全边界内,很可能依然处于金融安全被威胁的状态。不对称的是,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爆发却一定表明国家金融安全边界已遭损毁。该书在总体思路安排上也是遵循“识别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构建金融安全边界”的逻辑,对国际主流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与预警指标体系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然而,目前西方经济学者关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事前识别与检测体系都不具有高概率意义上的准确性。这正是金融作为一个复杂系统所具备的特征,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生成带有混沌系统的不可预测性,“黑天鹅”“灰犀牛”等热词就透露出一种“防不胜防”的意蕴。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也就必然成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价值建构的哲学深意与价值循环的动态过程的维度去透视金融风险的本质,把握住了国家金融安全问题的内核。因此,该书以我国的各类金融价值及其基础的主要内容与边界关系的探究作为逻辑终点,打开了构建社会主义国家金融安全理论的正确进路,体现了作者的马克思主义学理功底。该书主编王洪章教授在金融系统工作多年,曾任中国建设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长期从事金融实践和理论探索,奋战在国家金融安全边界的守护前线,该书是其基于实践的理论思考结晶,是现阶段国家金融安全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研究的重要成果,对广大读者极具启发意义。

(作者系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政治经济学学会理事)

原文链接:守牢中国金融安全疆域——读《国家金融安全:风险预警与边界构建》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