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科研动态

科研动态

孙一平:努力讲好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扛起塑造一代新人的时代重任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思政课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思政课建设取得的成绩,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新要求。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同时,也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政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进一步加深了对“立德树人、为党育人”这一初心使命的认识。结合自身讲授思政课的经历,我想从三方面谈一下我的学习体会。

第一,牢记“六要”标准,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重要指示中重申了“六要”的标准,再次明确了思政课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为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其中,政治强、情怀深是底线,是思政课教师的首要素养。如果没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没有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就没有资格站上讲台。思维新、视野广是关键。如果没有适合受众的教学方式,没有对相关问题的全面认识,就讲不好,学生也不愿意听。自律严、人格正是境界。如果自律性差,人格不正,说一套做一套,没有公德私德,即使讲得再好,也没人信服,甚至会带偏学生们的价值观。古人言:“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用高尚的人格修养打动学生,用严谨的治学态度影响学生,用公道正派的行为感染学生,这是最生动而有效的教育方式。

第二,讲好新时代伟大成就,把以事说理作为授课的基本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我体会就是要用实践支撑理论,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用数据“说话”,用亲身经历、实际调研的“鲜活”故事“说话”,让理论真正入脑入心。如果学生通过我们举的实例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并用这些道理去解决了现实的难题,那么知识掌握了、能力培养了,情感也就坚定了。同时,我认为,不仅要讲成就,问题和挑战也要讲,但要和成就对比着讲。比如讲习近平经济思想,既要讲我们2013年以来经济发展面临的“三期叠加”“三种压力”,更要讲清楚为什么说我们“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既要讲“人口结构的挑战持续而深远”,更要讲清楚我国“站在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战略规划。当然讲挑战,可能还会带来一个问题,就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讲成是对问题和挑战的应对,都是被动而为。实际上,我们既要讲清楚党坚持问题导向的一贯思路,更要讲清楚习近平总书记具有前瞻性、预见性的主动作为、主动引领。

第三,厚植理论功底,不断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思政课是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讲授的主渠道主阵地,授课教师对创新理论的理解程度,直接关系到对党的创新理论的阐释程度,关系到思政课的最终效果。想得清楚,才能讲得明白。作为思政课教师,既是党的创新理论的传播者,更是“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的研究者。比如,要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就要研究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整体性,搞清楚各部分内容所蕴含的整体逻辑,把每堂课的内容都放在理论整体结构中去讲授。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我在授课过程中希望能在以事说理的基础上,把道理说透。比如,在回答“为什么中国要选择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时,我们既要讲清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历史逻辑,也要讲清楚“党建国家模式”这一理论逻辑,还要讲清楚“没有这个党,这个国家就会四分五裂、一事无成”的实践逻辑,更要讲清楚“办好中国的事情,就要看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的人民逻辑。只有把这些道理讲透了,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

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这是思政课教师的光荣责任。我们也感到责任在肩,片刻不敢懈怠。有时候我跟学生们讲,我们这几代人的使命就是把中国建成强国。在强国建设中,每个人都有他的位置和责任。立德树人、为党育人,这是我们作为思政课教师的责任。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的一员,研究好、宣传好党的创新理论也是我们的责任。希望待强国建成之日,回望走过的路,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没有辜负这个时代的重托。

(孙一平,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长聘副教授,本文为其在北京大学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座谈会上的发言)

原文链接:孙一平:努力讲好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扛起塑造一代新人的时代重任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